宝贵的天经
宝贵的天经
拉格布在他的《古兰经词解》中注释到:مجد””一词的原意是:很大程度的慷慨和高尚,词源在人们说:مجدت الابل”即如果骆驼在宽阔的牧场牧放,它就肥美宝贵了。这个词被延用于形容古兰经,因为它内涵丰富的两世的宝贵讯息,所以古兰经有云【它是宝贵的古兰经】(大事章第77节)。
维护世人的天经
出自“القيمومة”维护和掌管之意,这本天经维护真主的仆人,将他们导向更加适合的生活,为他们准备两世的需求,正如一家之主或一国之君维护他们的家庭和臣民的那样;古兰经的道路是一切道路之首,无论是信仰之道还是律法之道,它都是先行者,领袖,一切道路都是它的追随者,服从它并受制于它。现世的最高领导权是属于古兰经的,如果世人意欲追求自身的福祉,而不是摈弃古兰经之道,追随自己的受私欲和利益所困扰的短见;古兰经确已具备这样的领导的权利,正如古兰经自述道【他以端正的经典降示他的仆人,而未在其中制造任何偏邪】(山洞章第1节)其中无偏邪,无缺陷。领导的条件之一就是全美他人之时,首先自身是完美的,正如人说“失之者焉能授之与人”?只有古兰经完备上述的条件,与之等同的是第二个穆圣的信托物—圣眷(愿主赐他们平安),除他们以外的任何人有不具领导社会的能力,许多圣训都强调说明天经和圣眷的领导地位。
【谁违背我的教诲,谁必过窘迫的生活, 复活日我使他在盲目的情况下被集合】(塔哈章第124节)这是所有违背清高伟大真主的教诲的人的必然下场,他们断绝与真主的联系,背弃古兰经,所有必受窘迫,痛苦和艰难,因为他们不再受真主恩慈的眷顾,转而追随无止境的私欲,他们惧怕死亡的危险,疲倦地苟活因为他们的终极追求的目标—今世的浮华—将随着死亡的到来而化为乌有,他们后世不得丝毫福分,在海市蜃楼前面喘息,猜想者会获得幸福,然而发现那只是虚幻一场,于是失望地转而奔向其他;他认为金钱会给他带来幸福,疯狂聚揽金钱,幸福生活却没有实现;他认为幸福是无比奢靡的生活,然最后却感觉不到幸福;他认为妻妾成群,左右怀抱,尽享其乐才是幸福的生活,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步入的是条死胡同;这正印证了真主之言【当他看到月亮升起时他说这是我的养主】此处月亮隐喻金钱,他认为金钱是他的养主,可以保证他的幸福【当月亮没落时】即他的幸福生活没有实现时【他说我不喜没落的】,【当他看到太阳升起时】太阳隐喻其他世俗的浮华【他说这是我的养主它是最大的】它能实现我的幸福为我带来心灵的安宁(因为它是最大的)
这个起着重要影响的太阳【当它没落时】这个新的养主也未能实现他的愿望,带给他幸福时【他说我不喜欢没落的】,这些自身都不完美的主不能为自己带来丝毫裨益何况对其他人呢?如果他是个诚心寻找真理的人,他将得道,然后他会说:“【他说:“我的宗族啊!我对于你们所用来配主的事物,是无关系的。我确已崇正地专向天地的创造者,我不是以物配主的人】”(牲畜章76-79节)否则他将是个薄福之人,他将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不信道者的善功恰如沙漠里的蜃景,口渴者以为那里有水, 等到他来到有蜃景的地方时,没有发现什么,却发现真主在那里。 真主就把他的帐目完全交给他,真主是清算神速的】(光明章第39节)。
他始终处于痛苦,绝望和窘迫中,在随时都有可能砸向他的死亡之锤和无休止的贪婪与欲望之间饱受煎熬。【你必发现他们比世人还贪生,此那以物配主的还贪生;他们中每个人,都愿享寿千岁,但他们纵享上寿,终不免要受刑罚。真主是明察他们的行为的】(黄牛章第96节)您会发现自杀最多的国家是经济,物质富裕的国家,而这种精神动荡和自残源于精神上的空虚。【有一道光明,和一部明确的经典,确已从真主降临你们。真主要借这部经典指引追求其喜悦的人走上平安的道路,依自己的意志把他们从重重黑暗引入光明,并将他们引入正路】(宴席章第15-16节)它是光明,首先照亮信士的内心,使其从违背真主,和犯罪的污垢中洁净,明亮如镜,准备好接受真主在其上的显现,其次,它是整个教生的光明,指导他们完善的生活方式,为他们带来幸福。
古兰经的精妙之处在于“光明”一词用的是单数,“黑暗”是复数,因为正道只有一条,尽管通往它的方式有很多种,真主说:“【引导我们走上正道】(开端章第6节)”,黑暗有许多,阻人朝向清高的真主的敌人也有许多。
古兰经引导寻求真主的喜悦的人走上平安的道路;首先真主会赐福此人,其次赐予他内心的宁静和敏捷的思维【是啊!心因纪念真主而感到宁静?】(雷霆章第28节),再者建立在伊斯兰个古兰经的教导之上的家庭平安和睦【他的一种迹象是: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罗马章第21节),如果社会大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按照古兰经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整个社会都是平安的【然后你们凭借他的恩惠成为了兄弟】(伊姆兰家属章第103节)【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在他左右的人,对外道是庄严的,对教胞是慈祥的】(凯旋章第29节)【在他们之前,安居故乡而且确信正道的人们,他们喜爱迁居来的教胞们,他们对于那些教胞所获的赏赐,不怀怨恨,他们虽有急需,也愿把自己所有的让给那些教胞。能戒除自身的贪吝者,才是成功的】(复生日章第9节).